嶺江從西部高山發(fā)源,流經(jīng)晴日族聚居的高山大湖后分為兩支。一支經(jīng)嶺州府過府州、元洲和擇國后匯入大海。另一只經(jīng)嶺南縣向南走,從“頓失”族領地匯入大海。嶺南縣之所以人口眾多,皆是因為由西部高山發(fā)源的嶺江一支和另一條名為士江的主流,在嶺南縣交匯形成巨大的沖擊平原。兩條江流經(jīng)途中的人們,逐漸向著平原地帶靠攏形成了嶺南縣的雛形。另外,嶺南地區(qū)鐵礦和鹽湖的發(fā)現(xiàn),讓官府逐漸重視這個處在深山之中的地方。嶺南縣雖然地處胤國邊陲,但就統(tǒng)一的中原王朝來說,嶺南縣實際上是非常穩(wěn)固的后方。
現(xiàn)在的嶺南縣也是傍水依山而建,嶺江和士江分別從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向東而來抵達卓月灣,而后兩江交匯。兩江沿途共有9座城門,西面2座、南北各3座、東面1座。從西面城門出城繼續(xù)往西行,就是嶺州邊軍向剛副將經(jīng)營的山中大寨,而要抵達西面城門必須通過城門外的士江。相當于嶺江、士江成為了嶺南縣的天然護城河。因為潮汐和地勢的緣故,嶺南縣城選擇在離江邊有一段距離的地方筑城。既保證了城鎮(zhèn)不被洪水侵襲,又有效防止敵軍直接從船上攻擊縣城,兩江邊上則是大大小小的碼頭。嶺南縣城墻也是依山而建,如若受到攻擊也將是以俯視對仰攻,這無疑大大的增強了嶺南縣的防御。從地理位置來看,垚軍要達到其占領嶺州全境的戰(zhàn)略目的也不是這么簡單。怎么對付晴日族寧礪不知道,但是要消滅嶺州邊軍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嶺州邊軍在嶺南縣附近就駐扎有2萬余人,加上嶺南縣的捕快、民勇等數(shù)千余人也是有一定戰(zhàn)斗力的。再有地利之利,相信他們能守衛(wèi)得住自己熟悉和熱愛的土地。
不過想歸想,該做的事還是一定要做的,萬一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呢?說干就干,寧礪沒有靠近“巨樹天險”的正前方而是向它的左側摸去。來到山腳,望著根本無處著力的筆直山崖,寧礪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只見他把身上衣服一翻,全身上下頓時變成了綠灰等色相映的迷彩色。再從身上取出一雙形制特別的半指手套戴上,最后兩腳一碰,一片細密精短的鋼針長出鞋底。這樣他就準備完成了“暗度成倉”的前期準備工作。
帶個手套、換套衣服就能翻山越嶺呢?當然不是。寧礪的這套裝備書面名稱為“攀山手”。但按照自己一貫臭美的秉性,還是給它取了個好聽又騷氣的名字,為“書山有路”。這是針對此種環(huán)境,專門設計并打造的“神器”。它的手掌位置由6根特制的鋼針構成,鋼針之間構成3個三角形讓使用者在使用時能充分借力。而那6根鋼針更不是一般的鋼針,據(jù)說其材質是由天上隕石鍛造而成,屬于可遇不可求的無價之寶。此針穿石破鐵更是家常便飯般容易,兼具鋼硬、鋒利、堅韌等特性。
寧礪望著山體,一邊計算著自己最短的路線,一邊找尋著自己的最佳下手處。嗯,寧礪心里微微的點頭。
突然,寧礪原地一個躍起,雙手雙腳穩(wěn)穩(wěn)地抓進山體巖石里,沿著自己的預定路線向上攀去。寧礪采取的路線是沿著“天險”的進山之路前行。這樣既能觀察巨樹寨的防御情況,又能躲過防御力量的觀察。巨樹寨防守此處的戰(zhàn)士可能沒有料到,有誰能從天險的上方通過,所以在針對此事上沒有任何部署。寧礪小心翼翼的沿著巨樹寨的防御體系在山體上爬行,一路爬一邊記清“天險”的防御構成。
巨樹寨此處稱之為“天險”絕非夸大。寧礪一路行來所見,最前方的拒馬不說,就是那石頭做成的城門,加上兩邊高處的守衛(wèi),就是一道不可攻破的堡壘。越往里行寧礪越是心驚,此條兩山之中的夾縫之路總長約有兩里,山體兩旁高處行不過百米,就有巨樹寨設立的狙擊據(jù)點。山上的守軍不做其它,只需準備好七、八斤的石塊就足以阻擋敵軍的進攻。另外在此路的盡頭最后一處拐角處,巨樹寨又設置了一座石頭城門。即使敵軍想盡辦法到達這里,也會被其拒之門外。為何?在狹窄的山路中,如何能允許大型攻城器械通過。
此路行盡,寧礪跳下山體,用最快的速度換成了晴日族的裝束。晴日族地處曙、胤、垚三國之間,在語言上和三國沒有什么差異。只是在名族服裝上,因沒有融入中原文化而有很大的不同。
經(jīng)過天險,巨大的石木寨群屹立前方,相信那應該就是巨樹寨的大寨了。因為巨樹寨的人們堅信自己的“天險”絕對不會被敵人攻破,所以大寨并沒有關上寨門。而寨門的觀察塔上的戰(zhàn)士也只是在懶洋洋的打瞌睡,而其他的普通人們都在各自的地中勞作。
寧礪用當?shù)爻S玫乃{布裹在頭上,微微低頭佝僂著身子在巨樹寨的主寨逛了起來。寧礪知道在晴日族中,最大最高的建筑物應該就是主事人的居所,而其他有話語權的人應該都是圍繞他而居住。果不其然,有了這個認識,寧礪很快就找到了一棵巨樹。巨樹周圍的建筑有戰(zhàn)士把守,相信這就是巨樹寨的核心區(qū)域了。只可惜寧礪此行的目的不是來殺人,而是來找路的。一聽說巨樹寨后山還有一條路可行,寧礪就來了興趣。如若他找到了這條路,豈不是就掌握了巨樹寨的命脈嗎。
觀山辨位寧礪是學過的,既然說的是后山那么就找準方位朝后山行去。后山到不難行,難的是到達后山之后寧礪再一次傻了眼。路確實是有,但是它是一條只能向下,不能回頭的路。為什么寧礪知道那是他所要找的路呢?因為正好有人從此路下山。只見那人從懷中拿出一物在與周圍的戰(zhàn)士交涉了幾句之后,雙手抱胸一下就跳進了“路”中,而后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