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兵荒馬亂來種田

第104章 香草

兵荒馬亂來種田 天工杳杳 15 2020-02-25 23:57:00

  花椒的枝葉,焚燒出了一些幽香。

  那特殊的香味,合著其他花草根莖燃燒的氣味,變成一種有些嗆人的煙熏氣。

  周家的茅草屋門外擺起了個供案,門口有一個老婦人正繞著那案幾來回忙碌著。

  嗆人的煙熏氣息,正是從那小小的茅草房飄散出來。

  柳奕估摸著,恁矮小又不怎么透氣的屋子里,恐怕更嗆得不行。

  這是白蕓里來了野狗的第二天。

  上午不早不晚的時候,柳奕跟了芳娘,帶著一點脫殼的新麥,去周四郎家探望受傷的小孩。

  此番情景,說是治病,看起來又更像在施展某種巫術(shù)。

  柳奕也是頭一回親見。

  不過,施法之事,通常都有些禁忌,尋常人自不會湊上前去惹人家厭惡。

  柳奕跟著她娘,連傷患家的院子都沒進,只站在院門外寒暄幾句,表達了一番同情和惋惜。

  將帶來的東西交給周家出來招呼她們的兩個小姑娘,母女倆便速速告辭離開。

  她們也沒有立即回家,而是繞過一些路又多走幾步,徑直去了住在周家前面的椿家。

  照柳家人想來,她們搭伴借用了椿家的蠶室,兩家蠶種在一處孵化,這不是什么秘密。

  芳娘自覺帶女兒去椿家的理由充分且正當,即便被旁人見著,也沒啥閑話好說。

  畢竟,椿家與周四郎家不睦,也是合里巷人盡皆知的事。這種時候還去椿家竄門,難免可能會有多心的人,覺得她們有幸災(zāi)樂禍的嫌疑。

  其實柳氏的這番小心,在真正多事之人眼里,純屬枉然。

  無論任何時代,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總不乏愿意嚼舌根、喜歡閑言碎語搬弄是非之人。

  柳家與椿家早就被捆綁在一處,在白蕓里的輿論中,已經(jīng)不太可能再撇得清干系。有心攀扯的話,怎么都能隨意編排。

  在柳奕看來,自覺心里光明磊落的椿家人就挺想得開的。

  也可能只是他們兄妹早已習(xí)慣了別人在背地里的唧唧歪歪,反倒有點“恣意妄為”的無所謂起來。

  起碼人家自己舒坦了,滿不像小心謹慎的柳家一般,那么在意里人的看法。

  像這一回的事,椿家就做得挺好。

  聽說,周四郎的媳婦,也就是周檻郎的養(yǎng)母周氏,從昨日哭到今天,早不知道哭暈了幾回。

  恁周家的四郎,比柳全他們都大著好些,空有一副家主的架勢,實際卻不是個多有主心骨的男人。

  從昨日開始,他們家對外接待鄉(xiāng)鄰,和對內(nèi)的家務(wù)活計一應(yīng)大小事情,幾乎全由椿家隔壁的那位周老太太帶著檻郎的兩個姐妹支應(yīng)。

  就這樣,兩個小姑娘還被她們的親娘嫌棄,甚至咒罵。

  ——這么一會兒說話的工夫,緩過勁來的周四嬸子,又已扯著嘶啞的喉嚨哭喊起來。

  聽到那斷斷續(xù)續(xù)的哭聲,坐在椿家前院的芳娘與椿氏,柳奕和芽姊兒,皆噤了聲不言不語。

  待那周四嬸子哭了一回,漸漸偃旗息鼓,后院傳來的聲音小了下去,在椿家的幾個女人方才又接著之前的話頭悄聲閑聊起來。

  芳娘與柳奕才聽聞得,周家連夜去請來的那位大胥里有些聲威的醫(yī)婆,已算是第二撥。

  在恁醫(yī)婆前頭來的,是狗忙里的一位老赤腳醫(yī)生。

  據(jù)說,那個老先生昨日下午便到了白蕓里,剛一進門看過傷者,立即搖著頭就走了,連藥草膏藥一類的外傷常規(guī)用藥都不曾開得一副。

  醫(yī)生無論醫(yī)術(shù)高低,救死扶傷總是本分,何況又不是不收費用的。

  哪怕在白蕓里這樣的窮鄉(xiāng)僻壤,人們也知道,醫(yī)藥皆是能救命的,不僅費用一錢不能少,醫(yī)生本人也會受到普通民眾十分的尊重。

  這個年月,病患家屬絕沒有醫(yī)鬧的概念,而醫(yī)生也沒有個嚴格的執(zhí)照資質(zhì)……雙方都算“盲選”,看病就全憑運氣吧,反正各種神奇的事情都可能發(fā)生。

  老醫(yī)生這一走,連草藥錢都不指望收取了,那就是說周檻郎多準真的要“不好”。

  醫(yī)生的態(tài)度,叫周家人猶如五雷轟頂,周氏當場一聲哭嚎,昏死過去。

  這位周四嬸子放在這個時代,也算得一朵奇葩。

  在三妻四妾合理合法的封建社會里,對女人的要求尤其嚴苛。

  雖還沒有刻板要求每個女人都必須三從四德,且鄉(xiāng)野人家也講不出那么多大道理,但起碼的溫柔賢淑總是要的。

  女人對于丈夫的恭順,始終為世人所看重。

  在現(xiàn)代社會,“妻管嚴”這一男性同胞特有的“小毛病”,倒不分民族血統(tǒng)、無論膚色國籍,一視同仁。

  多數(shù)時候只是男人們更愿意疼惜忍讓了而已,這是女性地位提高,更加得到尊重的表現(xiàn)。

  但在白蕓里周遭,公開怕老婆的漢子,真還不太常見。

  即使柳全這樣“敢于示弱”的丈夫,都只能在暗地里疼老婆。到了人前,芳娘可從來不肯出頭的,在里人的印象中,還是個“連話都不多”的“溫順女子”。

  恁周四郎表面也想端端架勢,不過只好在兒女,尤其是兩個女兒面前逞逞威風。

  實際上,白蕓里中無人不知,他家看似瘦弱的周四嬸更加彪悍兇猛,且里人皆早有了定論,認為這是周家原就沒有公婆壓制的緣故。

  昨日,周檻郎被鄉(xiāng)鄰抬回家時,已經(jīng)血肉模糊失去意識。

  恁周家四嫂一時情急,哭得背過氣去,為眾人搶救醒轉(zhuǎn)后,第一時間竟跳起來摔鍋砸碗地將兩個女兒并一個丈夫,通通罵了個狗血噴頭。

  這位大嬸后又坐到了自家院門外哭街打滾,東扯西拉逢人哭訴,仿佛她家兒子受傷是天底下所有其他人的錯誤。

  ——這已是柳氏從椿家回去之后,下半程里發(fā)生的一連串故事。

  這位古代農(nóng)婦的行事風格,已經(jīng)不在柳奕可以理解的思維范疇。

  狗忙里的老醫(yī)生不給醫(yī)治,周家實在沒法可想,后得了里鄰的提醒,周四郎才急忙又趕路去了大胥里。

  此番請回的這位醫(yī)婆,也并不是專職的醫(yī)生。

  恁老太太在傳聞中,屬于神通廣大的“半仙兒”類似,除過接生送亡,還兼做著十里八鄉(xiāng)唯二之一的神婆一職,能來為檻郎“瞧瞧”,也是得周家允諾了大價錢。

  兒子就這么一個,周家已做好了砸鍋賣鐵的心理準備。

  聽說,以往有人請恁神婆看病,非坐車不可以勞動。得了消息的椿家,便不計前嫌地主動將雞公車借給周家使用。

  芽姊兒說,照她家大哥的意思,“人命關(guān)天”。

  說到底,也是一里之間的近鄰,傷的又是個半大孩子,他們也就顧不得舊日怨恨了,但求問心無愧。

  所以她家今天也和其他里人一樣,帶了米糧去周家湊過份子。

  向村里的每家每戶湊糧食,也是那位費著周折請來的神婆要求。

  據(jù)她所說,受傷的檻郎兇多吉少,此番救治,還需得周家人去討要百家的糧食才能化解。

  但恁周氏滿不在狀態(tài),周四郎自認要在家“主持大局”,周家能派出的就是兩個小姑娘而已。

  到后來,人們也就不等她們上門哭訴,皆主動將一點谷米送來了事。

  芳娘她們,亦是得到山下傳來的消息,才會帶著糧食去探病的。

  其實就算那位神婆“阿姆”不說,農(nóng)戶人家探望病人也會多少帶些東西,不過未必會選在這種時候而已。

  因為現(xiàn)在的迷信還很忌諱到病人家走動,人們認為會有“病氣”一類不太吉利的東西,不愿意沾染。哪怕要探望,都會挑在病人基本痊愈之后。

  這算得民間一種“經(jīng)驗論”的習(xí)俗,本質(zhì)應(yīng)當在于,不胡亂探病能夠更有效地杜絕某些傳染病的繼續(xù)傳播,且傷患將養(yǎng)傷病也需要清靜整潔的環(huán)境。

  古人說不出多么“科學(xué)”的緣由,只能用“病氣”一概而論,但確實也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百家湊來的谷米,就像柳奕知道的百家飯、百家布一類,有著特殊的意義。

  大約,以前的人們覺得有了這來自許許多多人的祝福,更容易叫天地感念,對傷病者能有更大的效用和幫助吧,倒也算得上這個時候的“常規(guī)操作”。

  在類似當前的特殊情況下,通常幾乎沒有人家會拒絕隨這種“份子”,都在一個村里住著,表達一番鄉(xiāng)鄰之誼也很應(yīng)該。

  又不是真的送亡,這糧食的分量或多或少全看各人,意思到了就行。

  柳家母女還在椿家閑坐的檔口,從后院的周家又傳來一陣喧鬧。

  這一回的叫喊頗有些離奇。

  柳奕和椿溜兒卻是跑得最快的兩個,后頭緊跟著椿芽兒。

  幾個孩子站在椿家后院的菜地里張望,只見周家的茅草屋頂仿佛起了一陣淡淡的青幽煙霧。

  大風一吹,青煙轉(zhuǎn)白,周家的屋頂呼啦啦便要火起。

  “啊呀!天耶——”婦女的驚叫聲伴隨著一個滾在地上的灰撲撲身影轉(zhuǎn)移了柳奕的注意力。

  周家這位婦人,在每一個關(guān)鍵時刻,好像總也抓不住事情的重點。

  倒是她家的兩個小姑娘,已開始想法子朝屋頂潑水滅火。

  滿地撒潑的周嬸正飛身抱住了其中的一個,大聲哭嚎,“……不要恁兄弟好了,俺便要你們皆償命!……俺的兒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