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日后。
宰相呂大防的弟弟左宣德郎呂大臨和秦觀同時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
數(shù)日后。
蘇宅。
蘇軾結(jié)束完一天的工作返回家中,見蘇轍還未回來,便去書齋輔導(dǎo)兒子、侄子們讀書。過來許久,蘇轍頭頂皓月返回家中,打聽了蘇軾的位置后,徑直來到書齋。
蘇軾問道:“今天怎么回來的這么晚?”
蘇轍道:“問了點事所以耽誤了。我今天聽說賈明叔上書請求朝廷放了顏章。當(dāng)年他上書請求朝廷放了顏益,得到恩準(zhǔn),如今又請求釋放顏章,其意圖不言而喻!真是可惡!”
蘇遲問道:“顏章是誰?”
蘇轍道:“是你伯父當(dāng)年在杭州懲治的一名惡霸?!?p> 蘇軾生氣道:“賈明叔想治我的罪,又找不到證據(jù),想來是打算舊事重提,以當(dāng)年我先斬后奏的這樁案件著手,以治我的罪,真是陰險!”
蘇遲對蘇轍道:“這是個什么案件,怎么沒聽爹說過?!?p> 蘇轍道:“估計那時太氣憤,也就沒提過?!?p> 蘇遜對蘇軾好奇道:“伯父,到底是個什么案件給我們說說吧?!?p> 蘇軾道:“大概是我前年七月剛到杭州二十多天發(fā)生的事……”
元祐四年。
七月二十七日。
杭州衙門。
知州廳。
蘇軾正在處理公務(wù),忽聞衙役來報,衙門口聚集了一堆前來鬧事的百姓。蘇軾急忙走出州衙,放眼望去竟有二百余人聚集于此,將門口圍了個水泄不通。眾人見蘇軾出來了,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放肆地喧嘩。
蘇軾問道:“到底因何事在此喧嘩?”
一人道:“大人,我們今日上交綢絹,陳大人竟予以退回,非說我們上交的綢絹質(zhì)量不好,讓我們拿好的來,因此我等特來狀告陳大人!”
仁和縣丞陳皓上前一步,稟告道:“蘇大人,是您說的,讓下官對百姓上交的綢絹稍作擇選,這些人上交的綢絹質(zhì)量太差,我當(dāng)場退回,沒想到他們竟敢來衙門鬧事!”
蘇軾點點頭,道:“我知道了。”然后對百姓們高聲喊著,以保證每個人都能聽到,“你們之前向衙門借錢,或耕種或紡織,如今衙門要收回本息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你們之前多次以次充好,蒙混過關(guān),以為本官不知?是本官下令讓陳大人等負(fù)責(zé)受納的官吏對上交之物進(jìn)行挑揀?!?p> 一些人自知理虧,默默低下頭來,但仍有一些胡攪蠻纏之人喧鬧不止。蘇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把大家驅(qū)散了。等眾人離去后,蘇軾對陳皓道:“隨我到知州廳來。”
兩人回到知州廳,蘇軾命其關(guān)上房門,說道:“這二百多人絕不可能同時萌生此意來衙門申訴,幕后當(dāng)有兇奸之人牽頭聚眾鬧事。你速速命人秘密緝探,定要找到幕后黑手?!?p> 陳皓領(lǐng)命離去,當(dāng)即派遣眾多衙役前去打探。衙役很快便找到了部分前來衙門口鬧事的百姓的住所,百姓們見衙役們兇神惡煞,嚇得魂飛魄散,立馬如實招供。衙役將大家的口供匯總一下,發(fā)現(xiàn)最初煽動百姓鬧事之人名叫翁誠,于是又找到了翁誠。翁誠如實招供。
幾個時辰后。
陳皓返回知州廳,回稟蘇軾:“下官已查明真相。幕后始作俑者正是顏章、顏益兩兄弟。”
蘇軾道:“顏章、顏益是誰?”
陳皓道:“是顏巽的兒子,顏巽是當(dāng)?shù)氐谝坏群缿?,也是出了名的惡霸。今天早上顏章、顏益將五匹綢絹涂上糊藥交給翁誠,讓其上交衙門。由于丈量尺寸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點短少,引起了下官的注意,因此將其挑揀出來退還于他。
顏章等人站在不遠(yuǎn)處目睹此事,又見不少百姓的綢絹也被挑揀退回,于是挾制翁誠讓他去州衙叫屈。
據(jù)翁誠所述,顏益在后面用手推著他,并讓顏章在一旁挾制著他前去州衙。翁誠在街上被顏益威脅叫屈二聲,隨后顏章跳出欄桿,將兩手抬起,高聲呼喚并煽動百姓們同去州衙叫囂。
大家群起響應(yīng),于是二百余名百姓吶喊著要和他們一起,然后就發(fā)生了今天州衙門前喧鬧的那一幕。”
蘇軾猛拍了一下桌子,厲聲道:“豈有此理!還有沒有王法了!如果不對其嚴(yán)懲,今后百姓們定會繼續(xù)以次充好,糊弄衙門!絕不能讓此等歪風(fēng)邪氣盛行!”說完起身呼喊道,“來人!把顏章、顏益枷送右司理院審問!”
顏章、顏益被捕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城。第二天,百姓盡數(shù)上交好絹,更無一人敢隨意喧鬧。
蘇軾開堂問案,將顏章、顏益刺青發(fā)配。惡霸已除,鄉(xiāng)民無不拍手稱快。他又命人將判決結(jié)果散布公示,以至家喻戶曉。但此事可謂先斬后奏,于是他向朝廷上書請罪,遭到了臺諫官們的彈劾,最終朝廷對此既往不咎,但將顏益釋放了。
蘇軾講述完,嘆息一聲道:“賈易如今又想讓朝廷釋放顏章,顏章待罪之人如果被釋放,外人難免對我當(dāng)時的判決產(chǎn)生疑惑,到時賈明叔定會添油加醋誣蔑一番,請求朝廷將我治罪,所以我還是早點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為妙?!?p> 七月二十八日。
蘇軾再度上書請辭:臣自杭州召還以來,上了七封奏章,乞求外任,又曾兩度準(zhǔn)備札子,乞留中閱覽。臣甘愿受罪名確鑿之罪,也不愿受曖昧不明的調(diào)譴。
臣聽聞賈易欲讓臣獲罪而一無所獲,只有將臣沒有請示就刺青發(fā)配顏章、顏益一事,必欲整理拼湊,以坐實臣的罪名。
賈易之前已經(jīng)上書乞求釋放顏益,并獲得了恩準(zhǔn)。如今又乞求釋放顏章,以此可見,賈易心里未嘗一日不在謀劃讓臣獲罪。
就像浙西的水災(zāi),臣在杭州、回京途中,以及抵達(dá)京師后,多次上奏論述災(zāi)情,詞意懇切。
承蒙圣慈采納臣的建議對浙西百姓予以賑濟(jì),然而賈易動搖迷惑臺諫官安鼎、楊畏,進(jìn)而迷惑朝廷,為泄私憤,竟然不顧一方生靈正身處泥潭等待賑濟(jì)。
若不是給事中范祖禹、諫官鄭雍、姚勔不是他的朋黨,秉公論奏災(zāi)情。
不然,朝廷一旦按照他的意思下旨照辦,浙中官吏以為這是君主的意思,更加不敢如實啟奏災(zāi)情,到那時億萬性命因災(zāi)情流落逃亡,甚至淪為寇賊都有可能,如此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禍患!
臣算什么人,怎敢不回避?
若不早點離去,不過數(shù)日,必為賈易等人所構(gòu)陷。臣被治罪不足顧惜,但恐臣獲罪之后,他的朋黨越來越多,羽翼豐滿,這絕非小事。
不如今日讓臣以親人避嫌為由全身而退,朝廷內(nèi)外觀望此事,對朝廷體面也沒什么損害。臣無緣無故上書,不是想要論說與賈易的是是非非,只是想要離京外任,還望官家、太皇太后將奏章留中閱覽,以保全臣子,不勝榮幸!
奏章呈送上去,朝廷依然不予答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