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有氣脈,人之有分派,吾自號“不平門主”,“不平”取自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p> 吾不平一門,有二門主,一曰:“不平”;一曰:“二劍”。有一門義,曰:《不平宗義》,宗義旨在闡釋“活法”,也即常人之真正生活方法,或言:“何以好活法”。
“不平”一門,主文章為時而著,講求關注當下尋常人之生活現(xiàn)狀,無論上下、無論貧富、無論貴賤、無論物種、無論差異,講求從尋常物理之中,探究出自然本派,以尋求“眾人樂”之活法。
所謂“眾人樂”,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使天下人樂其樂,此乃不平一門之宗旨所在,要求“各得其樂”之“眾人樂”。而不以追求“獨樂樂”之“狹隘之樂”為根本旨規(guī)。
“獨樂樂”是不平門實現(xiàn)“眾人樂”之路徑,“獨樂樂”也即每個尋常人自己能夠追求的快樂,但“獨樂樂”絕不是盲目的“狹隘之樂”,“獨樂樂”是實現(xiàn)“眾樂樂”的過渡狀態(tài)。
或者說,你追求一個人快樂,不平門絕不反對,但入門后,就需要放下“獨樂樂”的“狹隘之樂”,而要把“獨樂樂”與“眾人樂”結合起來。
一個人的快樂是短暫的,時常會讓人感覺到空洞無力,而一群人的快樂是可持續(xù)的。
我們在生活中,就可以明顯察覺到。你一個人在耍手機時,你看到一個視頻、一個段子、一段文字,然后你一個人笑了,可是你笑的很無力,你的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其實你很想跟別人分享你剛剛看到了一個搞笑視頻,但是你回頭去找,去看,結果沒有人能聽你說的話,或者沒有人會聽你說的話,這時,你會感到孤獨,臉上的笑意,很快就會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是空虛,什么都沒有,雖然你看起來很成功,但是你心里知道,你是失敗的,只是你一直在告訴你自己“我不是找不到人說話,我只是不想找人說話?!庇谑悄惚蛔约合菰诹艘粋€“獨樂樂”的“狹隘之樂”的陷阱中,怎么也快樂不起來,時間一長,你便病了,并且你會發(fā)現(xiàn),慢慢地,你自己也開始討厭你自己了,周圍的人也開始會覺得你不可理喻了,是的,這時,你意識到你要改變,可是你又改變不了,“這些都不是你想要的?!?p> 是的,那樣的結果也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們需要尋求改變,往“眾人樂”方向轉變,過去你的快樂可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于是你往“獨樂樂”的方向漸行漸遠,并且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人最終只能淪為野獸,甚至為大家所厭惡?,F(xiàn)在,我會告訴你,你可以往“眾人樂”的方向去走,你可以嘗試,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快樂之上,“別人快樂,你也快樂”,于是乎,你會發(fā)現(xiàn),當大家都為別人感到快樂時,我們的臉上便能都掛起笑容,而不再有痛苦了,因為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和大家一起走向快樂,而且你也不用擔心自己會受到不平等對待,或者怎么樣。
在“不平門”里,大家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運用“何以好活法”通過“獨樂樂”尋求“眾人樂”。
朋友,不平門主向你問好,其實我們可以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