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逆天改命郭奉孝
“嘉愿意加入西涼軍?!?p> 郭嘉拋磚引玉,李傕則是順桿子往上爬,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豈是那么容易便建成的?
尤其是像郭嘉這種絕頂聰明之人,內(nèi)里自有一身傲骨,哪有那么容易折服,這番話更多的原因是形勢比人強。
不怕死和送死是兩個概念,擁有越多財富的人越是畏懼死亡,而郭嘉最大的財富便是那顆腦子。
賈詡是例外,他能這么快投效李傕,歸根究底還是自身出身西涼??v觀其生平,大多時候都是在西涼軍麾下效命,直至發(fā)現(xiàn)無人可成事,才投身到老曹的羽翼之下。
李傕不動聲色道:“奉孝捫心自問,這番話有幾分真,幾分假?”
“在下所言句句出自肺腑,主公莫非一定要嘉把心掏出來給你看么?”
改口的速度極快,而且十分順暢,不似作偽。
李傕兩眼一瞇,笑道:“先獲取本將的信任,再伺機脫身是嗎?”
郭嘉正色道:“主公未免自視過低,嘉乃是被你的英雄氣概所折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p> “好,從今日起奉孝便是我西涼軍的一員,不過本將尚不能讓你自由,至少現(xiàn)在不行。”
“在下可否知曉主公所謀之經(jīng)過,如……胡珍之死因,主公將以何種方式拿下樊稠?之后又如何安撫惶惶不安的張濟,郭汜二人?”
不得不說,郭嘉的洞察力與推斷能力十分卓越,一眼就看出胡珍之死并非天災(zāi),而是人為。
一個久經(jīng)沙場的猛將,卻在正值壯年之時忽然病逝,而且還是在這種關(guān)鍵時刻,未免也太巧了。
“不能!”
“主公便如此信不過嘉么?”
“不過本將可以告訴奉孝胡珍的死因,說起來這個人與你還有些關(guān)聯(lián)。”
“哦?愿聞其詳。”
李傕隨即將左慈用道門符咒殺死胡珍,且透露郭嘉行蹤的事情道出。
“這老不死的真是不當(dāng)人!”郭嘉聽完氣得捶胸頓足,他只是還以為自己行蹤外露是巧合,如今才知是人為。
你個方士不好好在山里修行,跑到外面攪動風(fēng)云作甚?
李傕點點頭,贊同道:“本將亦是這么覺得。”
郭嘉愕然,這算不算得了便宜還賣乖?
“將軍這過河拆橋的速度未免有些太快了。”左慈又一次無聲無息的出現(xiàn)在窗臺,他的體型較小,完全能容納得下。
李傕有過一次經(jīng)歷,并不怎么意外,老頭子一向神出鬼沒,他已經(jīng)慢慢習(xí)慣了。
郭嘉卻嚇了一跳,不過隨即便鎮(zhèn)定下來。
“這長安城的治安似乎不怎么好,竟任由刺客這般猖獗?!?p> 很顯然他是猜到了老頭便是左慈,于是給對方冠以“刺客”之名,以報當(dāng)日泄露行蹤之仇。
左慈卻也不惱,反而露出慈祥的笑容,道:“年輕人不要這么記仇,貧道這是在救你?!?p> “晚輩身體安康,便不勞前輩費心了。”
“可你命中有缺,該是英年早逝之命,唯有關(guān)中的這位能救你。”
李傕聞言感激左慈助力之余,又暗自心驚。
左慈竟能看穿郭嘉的命格,氣運這東西真的這么神奇嗎?
他從前只信人定勝天,如今卻又稍稍改變了想法,原來冥冥之中,許多事情早已注定。
不過他隨即便拋開這些雜念,對于聰明人來說,有些事情是可以預(yù)測到的。
比如水鏡先生司馬徽便曾經(jīng)說過: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暗示諸葛亮已經(jīng)錯過了出山的最佳時機,天下格局已定。
結(jié)果也證實了這句話,天下三分,諸葛亮殫精竭慮一生也沒能匡扶漢室,就是不知道司馬徽有沒有算到【天下終歸司馬氏】這一點。
此司馬又是否為彼司馬?
言歸正傳。
郭嘉平日放蕩不羈,肆意揮霍精氣神,英年早逝又好像是合理結(jié)果。
李傕暗自決定,如果最終能使其歸心,一定要好好管著,不讓自己說出那句“若奉孝在,何使孤至此”?
郭嘉抬頭挺胸,一臉豪氣干云,道:“嘉從不信命,如若真有天命,我便以力逆轉(zhuǎn)。”
李傕暗自點頭,這番話把郭嘉整個人都抬高了不少,原本瘦弱的身軀在此刻也顯得十分偉岸。
若是生在修真界,恐怕又是一個逆天改命的絕世存在。
左慈感嘆道:“年輕真好,逆天改命便從此刻開始,可行?”
“嘉還能拒絕嗎?”郭嘉頓時泄了氣,整個人瞬間又變得萎靡起來,總覺得自己像頭牛一樣被牽著鼻子走。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天不生郭奉孝……
他算是看出來了,李傕哪里是莽夫,分明是只道行高深的老狐貍。以對方那深沉的心機,絕不會容許自己逃出長安城。
籠中鳥,金絲雀,原來這才是我郭奉孝的結(jié)局。
李傕戲謔道:“既然奉孝已經(jīng)答應(yīng)效忠于我,本將想聽聽你對西涼軍未來發(fā)展的謀劃?!?p> “主公不是已經(jīng)和賈文和謀劃好了么,又何物在下多此一舉?”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娙酥L方能百戰(zhàn)不殆?!?p> 郭嘉恢復(fù)神采,正色道:“既然如此嘉便獻(xiàn)丑了,主公當(dāng)以春秋戰(zhàn)國之強秦為鑒,霸關(guān)中,收西涼,謀益州,整軍,屯糧,坐觀天下諸侯相爭?!?p> “待時機一到,即可奉天子詔,揮師百萬,出函谷關(guān),攻徐州,下并州,待北方一定,再南渡長江一統(tǒng)天下?!?p> 古人總是喜歡用夸大的方式描述事情,其實單以關(guān)中和益州,根本就養(yǎng)不起百萬軍隊,曾經(jīng)的大秦帝國是奇跡。
郭嘉的謀劃與李傕,賈詡先前所想不謀而合,先安定后方積蓄實力,待糧草充足之后再東出函谷關(guān)。
不過大致的方略很容易規(guī)劃,具體如何實施卻是一大問題。
首先是第一步,西涼山頭林立,必然要經(jīng)歷一場血戰(zhàn),不過馬騰韓遂正在創(chuàng)造機會。
第二步是益州,后世的詩仙李白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其中便有一句概括了巴蜀之險。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西涼軍可以在平原上縱橫無匹,但面對這樣的地勢,卻是……有力無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