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 童年的故鄉(xiāng)《 冰嘎》
抽冰嘎是傳統(tǒng)兒童游戲之一,又稱打陀羅。來源于東北話。流傳甚廣。冰嘎也叫冰猴、冰尜。木制,圓形尖底,底都嵌鐵釘或圓鐵珠,中間有一圈凹刻。玩時,把纓鞭繞在凹刻處,放在冰上一甩,并不時抽打,冰嘎便飛轉(zhuǎn)起來。(摘抄于網(wǎng)絡(luò))
在網(wǎng)上抄下這么一段文字,省去了我不少筆墨和腦汁??萍及l(fā)展了,人們大都學會了偷懶。各種儀器設(shè)備走進了醫(yī)院,醫(yī)生們也似乎沒有以前那么鉆研了。不是嗎?鍵盤和語音輸入省事便捷,可人們提筆忘字也就成了自然。
我本無心偷懶,只是想在網(wǎng)上查一查,“冰嘎”的“嘎”到底是“嘎”還是“尜”。結(jié)果一查,兩個都對。反正也是一種方言,是“嘎”還是“尜”也就沒有必要較真了,因為好多方言本就沒有相對準確對應(yīng)的字,只能讀譯音。不像一些字,音、形、義要素具足。
起初,冰嘎只是北方的一種游戲。因為打冰嘎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冰,而南方很少有冰?,F(xiàn)在不同了,南方似乎也可以打冰嘎了,原因是冰嘎也可以在水泥地的旱冰上打。盡管如此,打冰嘎還是北方人居多。
我小的時候就喜歡打冰嘎。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似乎都喜歡打冰嘎這個游戲,究其原因,冬天似乎除了打冰嘎好像沒有別的室外游戲可玩。
現(xiàn)在不同了,游戲多的是,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我們那個年代,游戲匱乏的程度如同當時人們的腰包。
到了冬天,河水慢慢凍成冰,等到冰層能夠撐起人的重量后,孩子們就開始了打冰嘎的游戲。
每個人手里一根鞭子,一個冰嘎。把冰嘎拿在手里,離冰面十幾公分高,或緊貼冰面,兩只手順時針使勁擰動冰嘎,讓冰嘎旋轉(zhuǎn)起來,然后把旋轉(zhuǎn)起來的冰嘎放在冰面上,再用鞭子抽打冰嘎。抽打的力氣越大,冰嘎轉(zhuǎn)得越快越久。當然,抽打的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適當,否則冰嘎就不會在冰上旋轉(zhuǎn),而是飛走了。力量太小了也不行,太小了冰嘎就會停止轉(zhuǎn)動。所以說,打冰嘎也是一個技術(shù)活,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玩轉(zhuǎn)的。
冰嘎上端,也就是脖子的位置,有一圈用刀削出的淺淺的溝,目的就是讓鞭繩抽到這個位置,只有抽到這個位置,冰嘎才能更好地旋轉(zhuǎn)。如果鞭繩抽到的是冰嘎的底部,冰嘎同樣會被打飛或者打倒。這也是區(qū)別高手和非高手的關(guān)鍵。
好比一個領(lǐng)導(dǎo),同樣是這個員工,有的領(lǐng)導(dǎo)就會用人,有的領(lǐng)導(dǎo)就不會用人。會用人的領(lǐng)導(dǎo)就能讓這個員工發(fā)揮出最大的效能,不會用人的領(lǐng)導(dǎo)就不能讓此人人盡其才。
一個好領(lǐng)導(dǎo)要經(jīng)過實踐不斷地磨煉,同樣,一個冰嘎高手也需要不斷地練習。
那個時候,太小了不敢說,起碼五六歲就開始上冰練習了??粗源笠稽c的哥哥姐姐們在冰上打冰嘎,小不點兒們也躍躍欲試上去比劃,慢慢地也就成了冰嘎好手。
到了冬天,孩子們最盼的就是冰層快點凍厚。只要能上人了,孩子們就三五成群地開始了打冰嘎游戲。雖然天氣很冷,但一點不影響孩子們的興趣。大家一邊凍得絲絲哈哈的,一邊盡情地打著冰嘎。
一場冰嘎下來,一個個小臉都被凍得通紅通紅的,一雙雙小手都被凍得冰涼冰涼的,一雙雙小腳都被凍得麻麻酥酥的。有的耳朵上都被凍出了水泡,有的手上也被凍得生出了凍瘡。很少能有全身而退毫發(fā)無損的。
盡管有時話都被凍麻了,鼻涕都流進了嘴里,可大家還是樂此不疲樂不思蜀流連忘返。到了吃飯的時候,大人怎么叫也叫不回孩子,有的時候,她們只能用手里的燒火棍才能把孩子叫回去。
我們那個村子,雖然地處海拔不是很高,但處于那段河的上游。每到雨季,雖然雨水不少,但到了冬天,河水大多都干涸了。因此并不是每年都有河冰,也就不能每年都有冰嘎可打。
所以到了有冰的冬天,孩子們總是格外珍惜,就算再冷,也都不肯錯過了大自然的恩賜。
小時候玩的冰嘎很普通,隨便找一小截硬一點的木頭,用鐮刀削巴削巴,底部鑲嵌一個滾珠就是一個冰嘎。只不過,那個時候滾珠也是稀缺之物。沒有滾珠的,只能找一小段粗鐵絲磨了又磨當滾珠使。這種用鐵絲磨成的滾珠,遠沒有真正的滾珠好用,旋轉(zhuǎn)的速度和穩(wěn)定性就會差很多。
用于抽打冰嘎的鞭子,也是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有。有的是大人用麻繩給擰的,有的是用破衣服剪成的布條子,高級一點的是用狗皮豬皮牛皮羊皮的邊角料擰成的。
我的鞭子是用破衣服剪成的布條制作的,由于布條長度有限,一根鞭子要兩三根布條接起來才能湊成一個鞭子。所以我打冰嘎時,無論是冰嘎的轉(zhuǎn)速還是冰嘎的穩(wěn)定性,都比別人差很多。
冰嘎也叫陀螺?,F(xiàn)在網(wǎng)上也有賣陀螺的?,F(xiàn)在的陀螺顯然比我們那個時候玩的陀螺講究,無論是木頭的材質(zhì)還是陀螺腳下的滾珠,都是選的上好的木頭和滾珠。不像我們那個時候,隨便一截木頭,滾珠也都是自行車等軸承里淘汰下來的滾珠。
前些年,朋友的孩子想玩陀螺,朋友就給他的孩子做了一個。只是當時沒有找到好的滾珠,就隨便給孩子湊合了一個。結(jié)果孩子總是玩得不得要領(lǐng),認為問題出在了陀螺的珠子上。
后來他給陀螺換了個滾珠,結(jié)果還是不行。為此,我對朋友說:“換條鞭子試試吧”
換了條鞭子后,情況果然有了好轉(zhuǎn)。
沒用多久,那個小小的陀螺在他的鞭下,變得十分聽話,而且是服服帖帖的那種,叫它快它就快,叫它慢它就慢,完全沒有了一點脾氣。
其實,陀螺轉(zhuǎn)得快不快,不取決于陀螺腳下的珠子,而是取決于主人手里的鞭子。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枚陀螺,每天都被各種鞭子抽打著。有名利的鞭子,有責任的鞭子,也有欲望的鞭子。我們這顆陀螺轉(zhuǎn)得快慢,也取決于我們腳下的珠子,而是取決于抽打我們的那根鞭子。
陸石.
每個人都想成為不平凡的人,可事實的結(jié)果卻正好相反。就像象棋中的棋子,以卒子為最多。平凡不應(yīng)歸咎于人們不努力,而是因為,能平凡的活著已就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