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代言情

民間春秋

第五回 左鄰右舍一家親

民間春秋 福壽山下一書蟲 3224 2015-11-06 09:36:48

 ?。ㄠ徖锵鄮蜔o彼此,孩童嬉耍日復(fù)日;天長日久見人心,左鄰右舍一家親。)

  耿老爹家的左鄰也姓“耿”,叫耿憨。但他們家屬于外來“耿”姓。耿憨從小特別憨厚實在,長輩們都親切地叫他“憨子”。叫來叫去,“耿憨”就成了他的名字。于是,年齡比他小的同輩人就喊他憨子哥,小輩們則喊他憨伯、憨叔。

  耿憨與耿老爹同年同月生,只不過耿老爹的生日略大幾天而已。他倆打小兒就很投緣,由于年齡僅差幾天,所以相互之間習(xí)慣于直呼其名,幾乎從來不稱兄道弟。不過,后來各家的女人們之間卻喊“嫂子”或“弟妹”,娃娃們也喊“大娘”或“嬸子”,“伯伯”或“叔叔”了。

  耿憨娶妻裴氏,娘家在離鎮(zhèn)兩里遠(yuǎn)的村子里,村名是鎮(zhèn)頭村。因為那個村子水田較多,所以是鄉(xiāng)鎮(zhèn)周圍最富裕的一個村莊,“三六九”集市上大半的蔬菜、西瓜、香瓜等,大多產(chǎn)于這里。

  耿憨家的院落里只在北面和東、西兩側(cè)蓋了房子,南面只有幾間簡易棚子。在簡易棚子的一側(cè),長著一棵不大不小的繁茂杏樹。這棵杏樹年年碩果累累,杏兒大、核甜。每年麥?zhǔn)諘r,猶如青核桃大小的杏兒就熟透了。裹著一雙小腳的裴氏不便登高摘杏,耿憨就踩上高凳子,提上個小竹籃,小心翼翼地摘杏兒。等到摘的杏兒快裝滿小竹籃時,裴氏在樹下伸手接過來,輕輕地放進(jìn)地上的大籃子里。所有的杏子全部摘完后,耿憨從高凳子上跳下來。裴氏樂呵呵地從籃子里挑一個最大的杏兒遞給丈夫。耿憨笑著接過來將杏兒掰開,將帶核的那一半遞給妻子,然后就一邊吃著杏兒,一邊走出門,或下地干活,或去小粉坊里忙活去了。

  裴氏隨手拿來兩個小笸籮,將杏兒分成三份。大籃子里的一份兒留給自家娃兒們,提回屋里放了。轉(zhuǎn)身出來,端起一個小笸籮急急忙忙地出門兒去了。

  裴氏先給隔壁耿老爹家送去一小笸籮;然后,又給董家送去一小笸籮。這似乎成了慣例,年年如此。

  除了種兩畝水田和三畝坡地外,勤快而頗有幾分經(jīng)濟頭腦的耿憨自個兒開了一個小粉坊,還養(yǎng)了幾頭肥豬,日子過得倒也殷實。小粉坊就在南大街上,差不多在十字大街與家的中間,是個特別寬敞的大院兒。大院兒里蓋有一溜兒10來間房子,耿憨只將其中的三間作為粉坊,其余的,隨意地堆放著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豬圈就在正面靠西向陽的地方。由于有充足的粉渣和粉漿喂養(yǎng)著,所以豬們生長得非常肥,每年都能為耿憨家?guī)聿环频氖杖?。此外,粉坊大院靠大門的一側(cè)蓋了一溜兒寬敞的馬廄,是專門為買粉條、送土豆的車馬準(zhǔn)備的。在這里可以給大牲口喂草料、飲水什么的。

  每當(dāng)粉坊里活兒多時,裹著一雙小腳的裴氏也經(jīng)常過來幫忙。她會把晾曬到半干的粉條,一把一把地彎曲捆扎成不大不小的把兒,做得比丈夫還好!

  耿憨與妻子裴氏生有兩男一女,女兒耿秀比耿老爹家的大女兒耿英大一歲,不但人長得水靈,而且心靈手巧、溫順善良。受耿老爹家的影響,耿憨夫妻沒有給自家的女兒纏足;所以,當(dāng)大多數(shù)人家四、五歲的女娃兒在家里飽受纏足之苦時,耿秀兒和耿英卻能與附近的一些禿小子們一起快快樂樂地瘋玩兒。耿憨的大兒子青山和二兒子青-海是雙胞胎,比耿秀兒小三歲。兩兄弟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不常見的人根本分不出來哪一個是哥哥,哪一個是弟弟。

  耿老爹家的右鄰姓董,名家成,年長耿老爹一歲。兩人雖不是同姓,但打小兒就以兄弟相稱,很是要好。董姓是鎮(zhèn)上的第二大姓,但在鎮(zhèn)南這一片兒住的,卻只有董家成一家。

  董家成娶妻劉氏,娘家住在離小鎮(zhèn)八里遠(yuǎn)的劉家莊,那里盛產(chǎn)各種水果,是遠(yuǎn)近聞名的水果之鄉(xiāng)。在“三六九”集市上,擺水果攤的人大多數(shù)是劉家莊人。

  董家成家的院落里只在北面蓋了一溜兒非常寬敞的正房。其他的建筑,除了大門和西南角上那個帶有房頂?shù)膶挻竺┓恐?,再有就是緊挨著茅房的那兩間簡易棚房了。

  在董家院落里,另一個很顯眼的,就是在那兩間簡易棚房的旁邊長著的那棵高大的團(tuán)棗樹了。董家成從小兒就聽他爹說,這棵團(tuán)棗樹還是他爺爺小時候親手栽的呢!如今,盡管樹干樹枝有些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了,但每年仍然還會掛棗。每逢深秋時,一陣秋風(fēng)吹過,那些即將成熟的大團(tuán)棗兒總會有一些掉到地上。這個時候,不用招呼,三家的娃兒們一總兒會不約而同地跑到樹下來撿棗兒吃。就這樣,因為隔三岔五的刮風(fēng),樹上的棗兒也就所剩無幾了;所以,董家成夫婦倆從來不用動手打棗兒。

  為了家里吃水用水方便,董家成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打了一口水井。因為這一片地勢比較低,所以沒有費多大勁兒,就打出了一口水很旺的甜水井。從此以后,耿老爹家和耿憨家就再也不用到上百步開外的那口公用水井上去挑水了。

  在董家院落里靠近南墻的地方,董家成的妻子劉氏每年都種些黃瓜、豆角、西紅柿什么的。不但可以基本上解決了全家人的吃菜問題,還時不時地送一些給耿老爹和耿憨各家嘗嘗鮮。

  董家歷來以種地為生,屬于特別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在農(nóng)閑時節(jié),這個五大三粗的莊稼漢子也會扎些掃把、編個籮筐什么的。待積攢到一定數(shù)量時,他就搬到“三六九”集市上賣掉。此項副業(yè)雖然談不上有多大的收入,但起碼也足夠買鹽巴、調(diào)料和燈油錢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董家成很樂意做這些東西;時間久了,手藝也越來越好。

  董家成的妻子劉氏雖然是個急脾氣的人,但心地卻非常善良,只是手比較笨一些。一旦需要做一些較為精細(xì)的針線活兒時,經(jīng)常會到耿老爹家請耿妻郭氏幫忙。每當(dāng)此時,郭氏總會放下自己正在做的活兒,高高興興地先去幫劉氏。

  董家成與妻子劉氏也育有兩男一女。長子大壯與耿家的長子耿正同年生人,只比耿正小兩個月。這男娃兒打小就如小牛犢一樣壯實,不但生得濃眉大眼,而且為人誠實厚道,性格也很豪爽,非常招人喜歡;二兒子二壯比他哥哥小四歲,溫順得像個女娃兒一樣;女兒董妞兒比耿家的二閨女耿蘭大一歲。董妞兒少見的頑皮,爬樹上墻、打狗騎驢,幾乎沒有不敢做的。因此,幾家的大人們經(jīng)常說:“二壯和妞兒實在是給生反了,他倆換一下多好哇,這妞兒哪里像女娃兒??!”

  至于給董妞兒纏足的事,別說董家成夫婦倆壓根兒就沒有這個想法;即便有,恐怕這個野丫頭也絕對不會就范的。

  三家的大孩子們打小兒一起長大,是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兒。小一些的娃兒們也都是哥哥姐姐們的跟屁蟲,大孩子們對他們總是呵護(hù)有加,不分彼此,親如親兄妹。

  當(dāng)然啦,這三家的大人們之間彼此的關(guān)系也非常要好。比如,耿老爹和耿憨兩家從來都不用去集市上購買掃把和籮筐,董家成的拿手杰作,他們永遠(yuǎn)也用不完;而逢年過節(jié)什么的,耿憨夫妻倆則一總兒會給耿老爹和董家成兩家分別送去自家粉坊里的新鮮粉條和現(xiàn)宰的新鮮豬肉;至于耿老爹家養(yǎng)的毛驢和平車,也似乎是三家人隨便使用的共同財產(chǎn)了。

  耿老爹家的那掛驢車,除了給三家送肥、拉犁、拉收獲的莊稼、馱運東西之外,還是三家的專用旅游車呢!在農(nóng)閑時節(jié),耿老爹曾經(jīng)輪流載著三家的女人和娃娃們?nèi)ミ^幾趟四十里開外的縣城里逛游購物。對于家住鄉(xiāng)間小鎮(zhèn)上的人們來說,縣城也是難得一去的大地方?。?p>  作為旅游車使用時,耿老爹會用一張請人特制的竹席,在平車上架起一個拱形車艙。郭氏用厚實的土布在拱形車艙的兩端做了掛簾。將簾子從中間向兩邊撩開,并用紅帶子綁縛在兩側(cè)的掛鉤上,這樣一來,拱形車艙前后通透,特別涼爽。若將掛簾放下來,就可以遮風(fēng)擋雨了。因此,坐上這種土制的旅游車遠(yuǎn)遠(yuǎn)近近地逛游,就成了三家的娃兒們最高興的一件事情。

  在農(nóng)閑的時候,耿老爹經(jīng)常會招呼上三家的娃娃們做近距離的旅游。有時候,路經(jīng)鎮(zhèn)南邊的小樹林時,他就將車停在林子邊,讓娃兒們鉆進(jìn)小樹林里盡情地玩耍上大半天。女娃娃們會采摘草蘑菇,或者采野花;男小子們到處瘋跑、追逐打鬧,有時還會抓住一只野兔子。然后,大伙兒嘻嘻哈哈地再坐著“旅游車”回來。那個快樂啊,真比周游了一趟世界還要滿足一百倍呢!

  這掛木制平車閑置不用時,就側(cè)立著靠在耿老爹家寬敞門道的一側(cè)。由于門道裝有房頂,所以木制平車放在這里不會淋了雨。平車不算太重,兩個青壯年男人就可以輕松地抬進(jìn)來抬出去的。

  

福壽山下一書蟲

歡迎點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